2024-01-11 10:14  来源 :  延边晨报
打印 | 字号: |

《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 鼓舞人心 真抓实干奋勇争先 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17日,在汪清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县委副书记、县长金桂英代表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应对挑战行稳致远  

  2023年,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项任务交织、多种矛盾凸显 的严峻局面,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决落实中央、省、州和县委决策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聚焦振兴、矢志突破,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左右,全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8%左右。 

  全力以赴落项目、抓经济,发展之基更加稳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争取到位资金33亿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5个,完成投资19.2亿元。总投资125.2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具备核准条件,配套三级公路完成可研编制。总投资84.9亿元的汪牡高速纳入《国家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调整项目库,总投资18.8亿元的汪图铁路扩能改造纳入2023年国铁集团勘察设计计划。总投资3.37亿元的70兆瓦平价光伏发电、总投资2.4亿元的整县分布式光伏公共建筑和工商企业部分实现并网发电。工业经济加速回暖,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2.67亿元。长白山糯玉米深加工、正昇康生物、盛世创佳鲜食玉米等项目竣工投产,汪清粮油产业园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实现当年投资当年投用。第三产业稳中有进,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4.2亿元,占GDP比重53.9% 

  凝心聚力固成果、促衔接,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夯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8205元,同比增长15.1%,牢牢守住“零返贫”底线。农业经济优质发展,粮食产量达5.2亿斤,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0.35万亩,黑木耳总产量达2.3万吨,我县成功入选国家级乡村振兴赋能计划特产富农典型案例。乡村建设加速推进,东光至塔子沟“美丽 农村路”作为我省唯一案例入选全国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 发展典型案例名单。打造省级“千村美丽”村20个、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村3个,新增干净人家1000户,东光镇金城村荣获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建管并重强功能、优品质,城市面貌稳步提升。新建、改造供热、雨污及燃气管网7.4公里,屏风山群众休闲公园配套基础设施新建道路投入使用,福泉净水厂改扩建、城市综合停车场建成完工,扎实开展 “绿美汪清”行动,新增绿地面积2.01公顷、停车泊位309个,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5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我县代表吉林省通过国家“林长制”考核。 

  多措并举办民事、惠民生,人民福祉不断增进。城镇新增就业5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面落实高考综合改革及“双减”政策,东三省首批“阿里云教室”落地汪清,职业高中获评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强化与吉大二院、延边医院对口帮扶,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项目主体封顶。我县象帽舞亮相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汪清镇象帽舞入选全国第一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延边州光荣院三院主体完工,顺利通过省级双拥模范城复检。汪清革命老区建设稳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中心获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务实笃行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持续加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风持续改进。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1件、政协委员提案44件,办结率100%。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程网办率超省级标准25个百分点,“跨省通 办”事项达到203个。我县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平安县称号,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攀升。 

  2024年: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2024年县政府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委全会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以“五 大攻坚行动”为抓手,全力夯基础、稳增长、促衔接、增福祉、保稳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实干实绩推动汪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汪清工作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速。其中,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即抓项目兴产业,不断积蓄发展动能。要精准有效扩投资,坚定不移抓工业,聚力三产促消费;抓巩固补短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要巩固成果稳策增效,确保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农业经济增产提效,和美乡村宜居宜业;抓建管优生态,全力推动城市发展。要纵深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全面深化城市精细管理,统筹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抓民生惠民利,持续增进群众福祉。要兜底线让群众暖心,促提升让群众舒心,保稳定让群众安心;抓效能提形象,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要坚持用政治建设领航,坚持用务实担当领跑,坚持用正风肃纪领路。